10月20日中午,广东普阳老街的糖水铺刚飘出第二锅红豆沙的甜香,陈姐的手机突然在围裙口袋里震动得厉害。电话那头是常来借猫梳的邻居:“你快过来!你家宠物店的门帘在冒黑烟!”
等她骑电动车往店里赶时,远远就看见玻璃门上的“猫咪咖啡屋”灯牌已经被熏黑,烟雾顺着门框往街面上涌。她把车往路边一扔,抓起门口的灭火器就往里面冲——可刚推开玻璃门,黑烟就像被戳破的墨囊,劈头盖脸砸下来,呛得她眼泪直流,喉咙像塞了团浸了辣椒水的棉花。她扶着货架摸向猫舍的方向,平日里总凑过来蹭手心的布偶猫“奶茶”,连一声喵叫都没有。
“我又冲进去一次,”陈姐后来跟记者说,“第二次我摸到手边的狗绳,以为是‘豆包’的,可刚拽了一下,就被火烧得烫了手。”等消防员用高压水枪把火扑灭时,店里的货架已经烧得只剩铁架,猫爬架的绒毛全化成了黑灰,15只毛孩子——12只猫、3只狗,全没了动静。
第二天清晨,宠物店的微信公众号发了条致歉信,字里行间全是抖:“对不起所有把毛孩子交给我们的主人,对不起那些每天等我们开门的小生命。我们会承担所有责任,无论是火化的费用,还是你们的难过,我们都接下。”评论区里没有骂声,有人发了张去年带狗来洗澡的照片:“我家‘可乐’上次在这儿偷喝了陈姐的奶茶,陈姐还说‘这孩子随我’。”还有人说:“我昨天去了现场,陈姐蹲在门口哭,手里攥着‘可乐’的项圈。她尽力了。”
陈姐的尽力,是邻居眼里“两次往火里冲”的背影,是她翻出手机里100多张毛孩子的照片——有“奶茶”刚到店时缩在航空箱里的样子,有“豆包”第一次学会握手时的傻样,还有今年春天所有毛孩子挤在店门口晒太阳的合影。“这店开了6年,”她摸着柜台后面刻在墙上的身高线——那是每只毛孩子长大一点就画一道的标记,从“30cm”到“60cm”,歪歪扭扭的铅笔印还泛着淡蓝,“它们都是我看着长大的,就像自己的孩子。”
火灾的原因还在等消防部门的鉴定,可陈姐的自责像块石头压在心里。她每天早上7点就到店门口,摆一张小桌子,上面放着每只毛孩子的食盆——“奶茶”的粉色碗,“豆包”的骨头形状盆,还有“糯米”(一只三花奶猫)的小瓷碗。“昨天晚上我梦到‘糯米’扒我的裤腿,要我抱,”她揉了揉发红的眼睛,“可我一伸手,全是灰。”
老街的人都知道,这家宠物店从来不是“做生意的地方”——陈姐会给流浪猫留一碗猫粮,会帮加班的主人照顾狗到深夜,会把生病的毛孩子抱去医院,自己垫医药费。所以当意外来临时,没有一个主人为难她,有的只是拍着她肩膀说“没事,我们都懂”。
今天中午,陈姐在店门口挂了串蓝丝带——那是宠物医院的护士教她的,说蓝丝带是给毛孩子的祝福。风一吹,丝带飘起来,蹭过她手里的照片——照片里的“奶茶”正趴在柜台上,眼睛圆溜溜的,像在说“陈姐,我要吃猫条”。
阳光穿过蓝丝带,落在陈姐的发顶。她抬头望着天,轻声说:“奶茶,下次要是再投胎,记得找个不会着火的家。”
老街的桂花香又飘过来了,可这次,没有“奶茶”跳上柜台挠她的胳膊,没有“豆包”扑过来舔她的手,只有风里的丝带,和陈姐手里攥得发烫的照片——那是一场意外里,最疼的遗憾,也是最暖的人心:有些托付,哪怕没守住,也从来不是“过错”,而是“我曾拼尽全力,却还是没能留住你”的真心。
或许明天,陈姐会把店重新装修,或许她会换个地方开,但那些刻在墙上的身高线,那些留在手机里的照片,那些关于毛孩子的回忆,会永远留在老街的风里——提醒着每一个人,所谓“宠物”,从来都是家人,所谓“托付”,从来都是沉甸甸的信任。
而这份信任,哪怕被火灼过,也会在眼泪里,开出最柔软的花。
